7月18日至29日,“2025年夏季(第十期)電子順磁共振波譜高級研討班"在江西九江圓滿結課。本屆研討班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科學儀器應用示范中心、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磁共振技術聯盟、《波譜學雜志》等單位聯合主辦,吸引了來自全國的50余位專家學者、研究生及相關領域從業人員參與。
本次研討班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蘇吉虎教授領銜授課,內容涵蓋電子順磁共振(EPR)基本原理、實驗范例、譜圖解析與模擬,涉及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及醫學等多學科領域。蘇吉虎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與學員間的充分交流,為參會者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
十年耕耘,培養超500位專業人才
今年是EPR波譜技術研討班創辦十周年。自2015年首屆研討班舉辦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聯合多方單位,秉持“為本領域培育專業后備人才"的宗旨,十年間為國內順磁領域培養了超過500位專業人才。蘇吉虎教授感慨道:“一晃十年過去了,往屆學員中許多人已成為各自領域的中堅力量,甚至成為老師,獨當一面。"作為波譜學的重要分支,EPR技術是電子自旋直接表征的核心工具,在物理、化學、材料、生物醫學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來,研討班為我國EPR技術的人才隊伍建設、技術推廣普及及產學研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補齊短板,教材體系日臻完善
蘇吉虎教授指出,90年代以來,軟件、計算機和教材曾是制約EPR學科發展的三大瓶頸。經過一代人的努力,這些短板已逐步補齊,推動了EPR技術在多學科領域的廣泛應用。本屆研討班正式啟用新出版的《有機自由基的電子自旋共振波譜》(科學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作為重點教材,該書填補了有機化學自由基研究的教材空白,為相關領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此外,蘇教授透露,2026年還將出版關于脈沖式EPR的新教材,標志著國內自旋物理研究教材體系的正式建成。“隨著教材體系的完善,我相信未來十年我們的隊伍將不斷壯大,研究水平也將持續提升。"蘇吉虎教授對學科前景充滿信心。
線上購買鏈接:https://item.jd.com/10162372661104.html
薪火相傳,國儀順磁學院砥礪前行
為傳承研討班的人才培養使命,202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國儀量子等單位建立國儀順磁學院,以“傳播順磁技術,共振波譜未來"為宗旨,構建了“EPR高級研討班"“波譜校園行"“EPR用戶交流會"三大課程體系。在蘇吉虎教授的指導下,學院已舉辦20余場專項活動,為1000余位師生提供了超過600學時的專業培訓,為EPR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注入了新活力。從實驗室的突破性發現,到科研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EPR技術的演進軌跡彰顯了人類在微觀世界探索中的不懈追求。未來,國儀順磁學院將繼續深耕人才培養,為我國磁共振波譜學的創新發展和高端科學儀器國產化提供強勁動能。
下一個十年,我們不見不散!
2026年,第十一期電子順磁共振波譜高級研討班將于2026年7月21日至31日舉辦,地點待定。歡迎全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持續關注!
如您有采購需求
歡迎聯系我們!